查看原文
其他

昆明“惊醒”:老百姓可以安逸,干部不能安逸!

决策杂志 2022-06-15

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估计许多昆明的领导都过得不踏实:形势逼人啊!


4月25日、26日,昆明市召开“当好排头兵”大竞赛活动第二季度推进会。会上大竞赛一季度成绩“放榜”,考评结果在大展板上公开晒,“几家欢乐几家愁”。之后,云南省委常委、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用51张PPT现场点评安排了二季度经济工作。
考评结果用图表展示,竞赛项目的前三名用红色字体,后三名用黑色字体,“红与黑”一目了然。据“昆明发布”报道,这项展示由刘洪建亲自设计,原计划把各地区、各部门的成绩和排名编印成册在会上发放,但他认为震慑力不够,把成绩单从小册子“挪”到“大展板”上,并率领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集体观瞻。
昆明不仅仅是急了,也正在变了。

昆明市“当好排头兵”大竞赛活动一季度成绩“放榜”(图片来源:昆明发布)


昆明之“急”

昆明之“急”其来有自,还得从滇池长腰山“环保风暴”说起。

2021年5月,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“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”问题,指出昆明围绕滇池“环湖开发”、“贴线开发”现象突出。

一时间,春城成为全国舆论焦点。随后,云南省29个责任单位、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,其中昆明市委、市政府被通报问责。

2021年,昆明经济发展也滑入低谷——当年经济增速仅为3.7%,只有云南全省增速的一半,在全国经济总量前50强城市中排名居后,在省会城市中垫底。

或许有人以为,滇池沿岸的环境整治影响了昆明房地产投资,进而影响了昆明经济的表现。殊不知,正是“环保风暴”揭示了昆明发展的深层痼疾,阻止昆明在畸形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
不容否认,“十三五”期间,昆明发展进步不小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过了五千、六千、七千亿三个台阶,官渡区、五华区、盘龙区GDP先后进入千亿级,高新区、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两千亿,安宁市连续三年上榜县域经济百强县。2020年,昆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。

但这一串成绩单背后也有隐忧。2017年以来,昆明经济增速不断递减,分别是9.7%、8.4%、6.5%、2.3%、3.7%,和全国平均增速比,从领先2.8个百分点降到落后4.4个百分点。

在结构方面,投资对昆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%左右,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,房地产投资占比达60%左右,房地产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,支撑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,这也掩盖了昆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。比如,昆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,研发投入强度、技术交易活跃度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。

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,国家发改委发布的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》和住建部的审批评估中,昆明各项指标落后。虽有区位优势,但昆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,2021年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不足50亿美元,占全国比重还不到二百分之一,实际利用外资仅7.5亿美元……

今年2月25日,云南省委、省政府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。会上出人意料的是,在各州市主要领导汇报各地集中开工情况时,省会昆明排在了第二个。原来汇报打破常规,是按照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数额排序的。时任昆明市发改委主任李绍俊坦陈:我当时脊背都发凉了。

了解这些,就不难理解今年开年报道昆明时媒体用的罕见标题:《昆明“急了”》、《昆明是怎么成为“倒数第一”的》、《为什么省长喊话昆明该“惊醒”了》。最后一个标题报道的是:省长王予波在云南省“两会”上参加昆明市代表团审议时说,“昆明要认清问题、认清差距、认清短板,从感觉良好中惊醒起来,从安于现状中振作起来,从争先恐后中行动起来”。

昆明之“干”

2021年底,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对昆明提出了“六个排头兵”的要求,要在产业强省建设、一流营商环境建设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、城市建设管理、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、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“六个方面”当好云南省的排头兵,并强调昆明在全省各项工作中都要当表率、做标兵。

3月25日,高规格的昆明市“‘当好排头兵’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推进会”召开。刘洪建明确表示:“排头兵”不仅仅是“靠前”,也不仅仅是“前列”,就是“第一”。

昆明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,聚集了全省近18%的人口,创造了云南27%强的GDP,经济总量是排在全省第二位的曲靖市的两倍多。云南九成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昆明,七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昆明。

2022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“强省会”行动。王予波省长提出:昆明除了要在云南找准定位,还要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找准定位。

昆明发展上的问题,根本是干部在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上的差距。对此,云南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在不同场合提点过,省里的调研报告也指出昆明干部队伍存在十个方面的问题。

在推进会上,刘洪建也分析了干部的五个“痛点”:思想不够解放、进取精神不足、发展理念不优、担当作为不够、工作作风不实。在每个“痛点”背后,刘洪建都列举了数据和事例。

有问题不可怕,可怕的是看不到问题所在、找不到问题根源,更可怕的是看到了问题却漠视问题、不去想办法解决。因而,“当好排头兵”大讨论大竞赛活动,实际是昆明“破冰”的突破口和支点,也是纲举目张的“抓总”工作,目的是让昆明干部鼓起精气神,让“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”和“有为有位”成为昆明共识。

这场大讨论大竞赛,对应着云南正在开展的“作风革命和效能建设”。正如昆明的干部所说,要争先进位发展,别人走,我们得跑!一时间,等不得慢不起,“奔跑的昆明”成为干部的工作常态。

拿招商来说,一季度,昆明所属的县市区、开发(度假)区党政一把手们赴省外招商37次,比前两年一季度分别多了35次和3次;省内会见客商979次,比前两年一季度分别多了543次和345次。

动真格的,动干部是重要抓手。几个月以来,昆明市调整优化了一批县市区、开发(度假)区党(工)委书记,配强了重要经济发展部门的主要领导,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走上了关键岗位。
图片来源:昆明发布

昆明之“变”

再把目光拉回“五一”节前的大竞赛推进会。据昆明日报报道,2022年一季度竞赛成绩总排名分为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、市级部门、驻京沪深机构、市属企业五个类别,寻甸县、昆明空港经济区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驻上海联络处、昆明自来水集团分列各类别的第一名。

而晋宁区、昆明高新区则在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中排名末尾,同时多个市级部门、市属企业计分为零。

在会上,昆明市发展改革委、寻甸县、安宁市作交流发言,市滇池管理局、晋宁区、高新区作表态发言。表态发言的压力山大,因为刘洪建说,别把批评当耳旁风、把批评当谈话,而是要真正重视起来、警醒起来,知耻而后勇。

“深感不安、倍感压力、如坐针毡”成为大家提及最多的话。“这次我们的成绩是‘双鸭蛋’,深感愧疚、如坐针毡,我们将惊醒起来、振作起来、行动起来,变压力为动力,千方百计改进工作方法,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,证明我们是可以干好的,是能够干好的。”一位昆明的干部说。

4月中旬,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媒体“转作风看发展”走进昆明,当着媒体领导和记者的面,刘洪建介绍了“当好排头兵”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情况。他说,每季度对大竞赛考核,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,作为干部评先评优、职级晋升、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。

压力层层传导,变化正在发生。人们发现,昆明干部思想观念有了转变,精神状态有了提升,工作推进也有了起色。

就思想观念转变来说,比如昆明打开视野,推动自贸区昆明片区和磨憨-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深度合作,打造昆明对外开放的“飞地模式”。这一考量得到省里的大力支持,下一步可能会有大动作。

就精神状态提升来说,比如东川区创造了山区县招商的“链条效应”。通过“一把手”服务,来东川投资的国投电力引荐了湖北东风重工,东风重工又介绍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、格罗夫等企业,东风重工产业园呼之欲出。因工作成绩突出,东川区区委书记陈江日前被调往主城区五华区任书记,五华区的GDP是东川的十倍多。

就工作推进说,今年一季度,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3.2%,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缩小——从2021年底的3.6个百分点,缩小到2.1个百分点。这个增速也摆脱了省会城市中垫底的尴尬,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也进步了。尤其是通过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,昆明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同比增长五成多,引进市外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增长近七成。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,新能源电池、稀贵金属、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初显雏形。这还意味着,昆明正逐渐减少对房地产经济的依赖。

昆明不愧是昆明,其生态、资源、区位等优势得天独厚。别忘了,昆明还是“五小时亚洲航空圈”的中心,COP15大会召开也让春城蜚声中外。而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“枢纽”,正是一个“干”字。

刘洪建说,昆明是个好地方,老百姓幸福安逸,但老百姓可以安逸,干部不能安逸,如果干部贪图安逸,长此以往老百姓就会有怨气。

刘洪建疾呼:“我们要当行动派,不能当口号派!”经历了反腐和环保“风暴”,昆明正恢复元气、走出低谷,一种时和势在酝酿形成。


-- END --


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   昆明发布

编辑:纪海涛 / 审稿:王运宝
转载请注明来源





大家都在读
1、全文来了!2、中办、国办印发重磅意见!(全文)3、刚刚,北京决定!4、定了!重要调整



点亮“在看”,你最好看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